極譜法的測量原理
滑動接觸E 的每一位置相當于一定的電動勢(EMF),其值為總電壓(電位計滑線兩端間的總電壓)的CE / CD 分數。若滑動接觸E 置于滑線的初端C ,同時兩個電極又是插在同一溶液中,則分接在電極上的電壓等于零;隨著滑動接觸E 向電位計滑線的終端D 移動,加在其上的電壓就逐漸地增長,最后達到C 與D 接線間的總電壓值。因此,接觸位置就標明實驗中的分接電壓(EMF),通過電解池的電流i由檢流計的偏轉示出。測量出的電流i 與EMF 的關系記錄成圖,即為所求得的電流-電壓關系曲線。
自動記錄電流-外加電壓關系曲線的儀器,于1925 年由J . Heyrovsky 和志方益三(日本)制成。命名為極譜儀,儀器的名稱表示所記錄的是有關電化學極化作用的結果。
用記錄器代替檢流計記錄極譜曲線的極譜儀稱為筆錄式極譜儀。早期的記錄器有檢流計與光電倍增管組成的和電流自動平衡式兩種。大多數的直流極譜儀采用電流自動平衡式記錄器。我國的883 型極譜儀即屬于這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