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母線槽的知識
母線槽產品結構的發展
第一代:空氣型
上世紀50年代中期起,以北京白紙坊機場電器廠為代表,將導電排用絕緣襯墊支撐在殼體內,靠空氣介質絕緣。………………相間距離50mm
個人看法:
書上說不適合大電流,個人覺得類似現在的母線橋,不明白為何得出不適合大電流的結論,高層建筑內空氣型的垂直安裝段在火災時容易產生煙囪效應……
第二代:密集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以遵義長征電氣控制設備廠為代表,將導電排用絕緣材料覆蓋后再與兩側緊固在一起。
絕緣材料:
聚四氟乙烯帶:工作溫度200度,缺點高溫分解時產生使人致死的毒氣(八氟異丁烯和氟光氣)。
聚脂薄膜:存在可燃性,延伸率和抗撕性極差,材質脆、易裂,導致絕緣層產生裂縫,發生放電、短路。
聚氯乙烯熱縮管:質量差別極大,部分廠家采用廉價產品,實測絕緣達不到B級。
輻照交聯阻燃繞帶(PER):目前不錯的東西,工作溫度150,防水性能好,有彈性,包纏比較緊密。
整體缺點:絕緣層可能受潮,(絕緣層間存在間隙)引發短路。
個人看法:
我參與開發過過第二種材料的木锨槽,裝配時被罵慘了,絕緣帶太難纏繞了(特別是彎頭處,要么特別厚,要么絕緣不好,兩難啊)天天盯著,樣機做出來還可以,大量生產就懸了。(人為因素太大)
第三代:復合絕緣型
母線槽除了導電排本身具有絕緣層外,各相線之間還有一定的空氣介質絕緣。在各種彎頭采用硫化絕緣技術。直線段采用MT-7-3橡膠套管。
硫化絕緣技術:材料為CZ260快固絕緣粉末,采用四元交聯固化,絕緣層與導電排間無間隙。其散熱性能、防潮性能、絕緣可靠性能均優。
個人看法:
對MT-7-3橡膠套管不熟悉,看好硫化絕緣技術,好象看到過有比較牛的廠家整體硫化絕緣,強烈支持。
其他相關情況:
1、 1995年和2000年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國產母線槽合格率由57.14%上升到71.4%……呵呵!不知道2005年是好多,95年買了的注意了,嘿嘿,你們是走在前面的先驅,佩服!
2、 母排焊接:L形(平彎)和T形等母排,都是采用母排焊接,目前國標還沒有相關標準,據說在考慮采用焊縫探傷,(按GB3323的Ⅲ級標準)還沒看到哪個公司在用,基本是焊接后簡單檢查就完了,等包扎絕緣材料后,誰知道是怎樣的質量啊。
3、 現在有高防護等級IP54以上的,解決了防水問題。(個人認為,小心為上,還是離水遠點。)上海外高橋采用了國內IP68的室外母線槽,
4、 與電纜相比的優缺點,不用廢話太多,簡單來說就是樹干式供電與放射式供電的差別。特別提出的不過是母線槽過載能力強于電纜,消防鼓勵多用。
從上文看出,技術差異大,用大廠的,專業廠的還是安全點,對吧! 校正器| 轉換器| 傳送器| 變送器| 傳感器| 記錄儀| 有紙記錄儀| 無紙記錄儀|
特別提醒:電纜是按照截面來表示的,母線槽是按照額定工作電流表示(一般都說400A母線槽)同樣400A的現在國內有的產品截面240mm,有的才180mm。相差太大,所以出現有的1.4元/安x米,2.0元/安x米,還有更高的,建議要求廠家提供絕緣方式的說明,并標注母線規格,避免上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