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接地刀閘的設計安裝位置說起 公司有13座35千伏變電站,35千伏隔離開關上帶的接地刀閘幾乎都安裝在電源(線路)側。而在一些兄弟公司,我發現接地刀閘既有安裝在電源(線路)側,也有不少安裝于變電站側。那么35千伏隔離開關上帶的接地刀閘到底應安裝在哪里?
顯然這兩種方式現實中都廣泛存在,且運行都是可靠可行的,那么哪種安裝方式更好呢?
《安規》規定:電力線路或設備檢驗時,必須進行接地,顯然進行接地是保證人身安全的。接地的方式一般都是裝設接地線,但有些地方則不方便掛接地線,另一方面掛設臨時接地線無法和電氣設備進行連鎖,同時現實中常發生帶接地線送電的惡性事故,因此這樣的地方通常改為固定的接地刀閘,且帶有閉鎖功能。那么我們不妨從規程規定和安全角度來分析下,設計規程規定:為防止線路側忽然來電,接地刀閘應安裝在電源側(線路側)。這么看,將接地刀閘安裝在線路側似乎沒有大的題目,也沒有違反規程規定。那么接地刀閘安裝在隔離開關靠變電站側是否也正確呢?
濁度計 |
諧波分析儀 |
壓力計 |
鹽度計 |
沼氣檢測儀 |
其它儀器 |
高斯計 |
紅外線測溫儀 |
測高儀 |
氧氣檢測 |
電力計 |
我們還是進行以下分析。假如安裝在變電站側,如變電站檢驗,斷開斷路器,再拉開兩側刀閘后,電源側已有明顯斷開點,那么根據《安規》規定,在線路、設備上工作,兩側都必須掛設接地線,那么假如在變電站工作,一般只需再掛一組接地線。假如接地刀閘安裝在電源(線路)側,則顯然根據《安規》規定,在變電站工作時需掛設兩組接地線。假如在35千伏線路上工作,由于線路工作地點一般距變電所都有一定間隔,所以即使此時接地刀閘已合上,一般線路工作地段還是掛兩組接地線,同時線路工作恢復送電時,由上一級變電站送電則可能引起誤帶接地刀閘送電的惡性事故。假如安裝在靠變電站側,一方面線路忽然來電時,不會出現誤帶接地刀閘送電事故,同時在變電站檢驗時,可以省掛一組接地線,給施工檢驗帶來方便。
綜上分析,不丟臉出接地刀閘的安裝位置還是選擇在隔離開關的靠變電站側更為公道。事實上,為確保安全和檢驗方便,有些情況下兩側都裝設接地刀閘也是常見的。我們在電力設計安裝中,首先要考慮今后的安全,必須保證符合行業安全規程、規定,其次在此條件下要盡量兼顧設備的運行維護及檢驗方便。近年來,公司有不少臺區及高、低壓線路實現盡緣化,但面對檢驗時,掛接地線很不方便或無處可掛,顯然我們在考慮安全供電時,沒有考慮到今后的檢驗需要。為此公司已及時修訂了《樅陽供電公司配網技術規范》,并加進了如下內容:為滿足運行、檢驗需要,排擠盡緣導線應在線路的適當位置設立驗電接地環或其他驗電接地裝置。
現實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或是片面地解讀規程、規定,或是忽視安全,而圖施工的方便。如不按規定裝設拉線盡緣子。有一次安全例行檢查中,大家發現一單位一基電桿(同桿架設)高壓拉線從低壓導線(低壓為盡緣線)間穿過而未加裝拉線盡緣子,由于就在一所小學墻外,隱患極大。DL/T601-1996規定:10千伏以上鋼筋混凝土電桿可不設拉線盡緣子,但施工職員卻忽視了DL/T601-1996還規定,鋼筋混凝土電桿的拉線從導線之間穿過期,必須裝設拉線盡緣子或采取其它盡緣措施。同時規程規定,盡緣排擠線視同帶電體。試想:假如盡緣線老化破損,拉線松馳,必會有拉線帶電的可能,所以針對上述情況或低壓電桿必須加裝盡緣子。同時拉線盡緣子應裝設在最低導線以下,高于地面3m以上的位置。盡緣子就是防止拉線在某些情況下帶電而裝設的,所以我們在設計、施工時一定要捉住這一本質。
農網配電臺區中柱上式模式占盡大多數,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小容量的變壓器越來越少,所以一般桿上式變基本為雙排桿架設,好多設計規程方案在柱上雙桿變臺模式中都有這樣的描述:雙桿沿線路方向排列,電桿長度應一致……。而樅陽公司生產設計職員在城鎮配網改造中,則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推出高低桿的設計模式,這種模式緊密結合城區配變多為電纜進出線的情況,對于線路中加裝變壓器非常方便,臺區簡潔,維護方便,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設計創意。一要確保安全,二要兼顧檢驗與維護方便,三要結合實際,又不墨守成規,不斷創新,這就是我從接地刀閘的設計安裝位置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