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監測的關鍵是水質監測分析
1.先進的水質監測技術是實現水質監測目標的關鍵
隨著全國水質監測規劃的實施,要實現水質監測的規劃目標,就必須采用先進的水質監測技術作保障,對水質站網進行優化配置和合理布局,構建選用先進的水質監測儀器設備和技術裝備的水質監測實驗室/移動水質監測實驗室/自動水質監測站。在進行水質監測實施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我國的國情,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建立既能滿足當前水質監測工作要求,又留有超前發展冗余的水質監測系統結構。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歷史和經驗,創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跨越式發展的水質監測之路
2.國外現代化水質監測體系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國外早期河流水系的水質監測方法是定時定點在河流的某些斷面取瞬時水樣,帶回實驗室分析。但這種人工抽查式的監測方法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水質不斷變化的動態數據。為了盡早發現水質的異常變化,迅速作出下游水質污染預報,及時追蹤污染源,研究水的稀釋、自凈規律,國外在完善實驗室監測的同時,陸續發展了水質移動監測系統和自動監測系統。
水質移動監測系統以移動監測車為基本監測單元,以便攜水質實驗室和現場水質多參數分析儀為分析手段,以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GPRS/GSM無線數據通訊裝置為信息載體,有效地解決了偏遠地區、水域水質監測的困難。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WQMS(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以監測水質污染綜合指標及其某些特定項目為基礎,通過在一個水系或一個地區設置若干個有連續自動監測儀器的監測站,由一個中心站控制若干個子站,隨時對該區的水質污染狀況進行連續自動監測,形成一個連續自動監測系統。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在美國、英國、日本、荷蘭等國已有相當規模的廣泛應用,并被納入至網絡化的“環境評價體系”和“自然災害防御體系”。一則可為綜合評價水功能區的水環境質量提供基礎性數據,二則可迅速發現突發性水質污染事故或天災,將水域異常水質情況、污染傳播源及影響規模通過系統的通訊網絡傳至控制中心,為決策部門把握災害的性質狀態,從而制定災害的防治對策提供依據。
3.先進的監測技術要與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相結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水質監測技術迅速發展,儀器分析、計算機控制等現代化手段在水質監測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分析方法從分光光度法、電位法發展到原子吸收法、原子熒光光譜法、氣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法等;手動和半自動實驗方法、儀器也正逐步被由計算機控制的自動監測、遙測裝置所代替。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21世紀的水利水質監測任務是以流域或區域水環境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系統化工程,水質監測技術僅僅是系統工程中的基礎組成部分,更為繁重的工作是將這些監測數據進行必要的信息化,構筑全國性的水質站網和監測信息中心,將各級監測中心的數據進行統計、分類和組合,建立水體分析模型綜合分析預測,為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優化調度和水環境的保護管理提供決策性的依據。
4.中國的水質監測體系可以走跨越式發展之路
中國改革開發,WTO的加入,綜合國力的提高,以及由水利部領導的國家水利系統多年來陸續建立和完善的四級監測體系,使中國具備了跨越式發展的可能。中國的水質監測體系完全可以針對國情,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歷史和經驗,創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跨越式發展的水質監測之路。臺灣路昌LUTRON水質測試器 http://m.ysklgw.com/goodsview.asp?JKGid=621